“绚烂如画”的范仲淹
潍坊高新区东明学校2013级7班常怡宁,指导老师:王崇秀
轻轻展开桌面上那张泛着光的纸张,缕缕馥郁的气息扑面而来。这不是凝聚宁静的杏香,不是桃花源的芬芳,亦非梅花清雅之息,而是那浓烈的书香。记忆中,“千嶂里,长烟落日孤城闭”的壮美,“山映斜阳天接水,芳草无情,更在斜阳外”的辽阔,“纷纷堕叶飘香砌”的凄美,皆汇成范仲淹笔下绚烂多彩的人生画卷。
梦中的范仲淹,伟岸如松,面如朗月,剑眉凤目,厚唇大耳,美髯飘逸,世人尊称范文正公。他筑起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之巅,成为精神传承的鼻祖,一位开宗立派的巨匠!
随我步入《渔家傲》描绘的那一天:
秋风送爽,知秋叶黄,飘零于地,任风摆雨击。西北边塞之景,奇异而寒凉,雁南飞,规避严寒,并无半分留恋……
忽然间,号角声声,震撼心灵!响彻山谷,马嘶风号,群山之中云雾缭绕,夕阳若隐若现,行旅匆匆,天地一片橘黄,孤城紧闭,如范仲淹诗中所言:“塞下秋来风景异,衡阳雁去无留意。”
见他斟满一杯浊酒,遥寄万里思乡之情,或许心系父母子女。功业未就,故土之期,尚不可期。
习惯了羌笛的幽怨,看惯了秋霜满地,边塞的守卫者在深夜中辗转难眠,热泪盈眶,白发渐生。此情此景,“酒一杯家万里,燕然未勒归无计”,令人唏嘘。
不止《渔家傲》,诸多佳作如《岳阳楼记》《苏幕遮》等,无不展现范仲淹孝亲、仁民、直谏、俭廉、惜才之风骨。
范仲淹之笔,独具匠心。诗词散文,蕴含政治智慧,文辞秀美,气度恢宏,风格豪迈,抒发壮志豪情,批判时弊,寄情山水。
再述其生平:
范仲淹幼失怙,随母改嫁朱氏,更名朱说。家贫无助,励志苦读,夜以继日,五年衣不解带,冷水浇头,勉强度日。终通《六经》之要,胸怀天下,常自勉:“读书人当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。
宋仁宗庆历三年,范仲淹痛陈朝政之弊,倡“十事疏”,主张革新,终被采纳。
惜乎,改革受阻,被贬边疆,后逝于途中,谥文正。
其一生,治国方略,教子有方,两子继为宰相,承其志,力强国富民。
范仲淹政绩昭著,文采飞扬,倡导“先忧后乐”,影响深远。
作为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教育家,范仲淹开宋学先河,领袖群伦,传道授业,培养人才,晚年“田园未立”,心无旁骛。
他树立的“先忧后乐”之志,为儒家进取精神树新标,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一笔璀璨的精神财富。至今,范仲淹之遗迹,仍受世人敬仰。
其故事启示我们:内在美与外在表现并重,勇往直前,事在人为。作为新一代中学生,肩负报国责任,当学范仲淹,承其精神,做人之根本。
范仲淹之所以被誉为“多彩”,或许正因为其不服输、不屈服,永远乐观进取的精神。
阳光洒进书房,《渔家傲》中的一日渐渐远去,我们身处美好时代,享受美好生活,不忘历史,珍惜当下,让时光不虚度。
范仲淹的形象仍历历在目:“千嶂里,长烟落日孤城闭”的壮美,铭记于心。
他仍屹立在历史长河,是知识